青光眼的中、西医防控
时间:2023-03-10 22:30:02 作者: 来源:
我们的眼球内是有液体存在的,我们叫它房水,房水不是一潭死水,它是不断循环的,有生成的地方也有排出的地方,如果这个房水循环出现了问题,水排不出去了,憋在眼内里,那眼球内部的压力就会越来越高,这个压力就会压迫眼底视神经,造成视神经的损伤,使视力视野下降甚至失明,这个过程就是青光眼。而青光眼是眼科的常见病、急重病,常双眼发病,为目前位列全球第一的不可逆致盲性眼病。也正是因为它是不可逆的致盲性眼病,所以青光眼的预防比治疗更为重要。
《黄帝内经》中有言:“经脉者,所以能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这句里用“决生死”来形容经脉通畅对人体的重要性,经脉通则身体康健,经脉不畅、闭塞,则百病由此而生。所以病之所成,必有经络不通之处;反之,经络不畅如果不能及时解决,甚至渐而不畅加重,久之必成病势。所以中医养生最根本的原则就是让人全身经络的运行,能一直保持畅通的状态。青光眼的发生就是眼内房水循环脉络不畅甚或不通所致,所以如何保持眼内房水循环的通畅,就是预防青光眼的首要问题。
在现代人们的生活中,从学生到上班族,从中青年到老年,很多人都存在一个共同的问题,就是过度的近距离用眼。所谓“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人的身体也是这样,长时间坐着看书,身体不动,尤其是肩颈部长时间的僵持用力,局部气血渐成郁滞的状态,就容易发生颈椎病。同样的道理,眼睛长时间盯在近处看,眼外肌和眼内睫状肌长时间的用力且僵持不动,也会造成眼部的气血逐渐成为一种郁滞的状态,进一步会让眼部进入疲劳的状态,从而出现一系列的问题。眼睛长期处在郁滞、疲劳的状态,会引发各种眼部的疾病,临床中常见的,例如干眼症,长期视疲劳,局部气血会处在一个虚弱的状态,就会造成泪液分泌减少,泪膜功能减弱,出现眼部干涩不适,迎风流泪等等干眼症的症状;长期视疲劳的状态,眼部局部气血衰弱,造成抵抗力下降,容易感染产生炎症,从而发生结膜炎、角膜炎等眼表感染性的疾病;长期视疲劳的状态,局部气血郁滞且衰弱,局部组织也会逐渐僵化,失于茹润,从而使眼内房水循环不畅,引起眼压升高,高眼压状态持续不能缓解,就有会发展成青光眼,开始损伤眼底神经,青光眼如果不能及时治疗或治疗不规范,眼底神经持续受损,就会造成视力视野逐步损失,最终甚至失明。以上几种眼病,仅仅是长期近距离用眼过度,视疲劳所造成问题的一小部分,就如一个人长期处在疲劳虚弱的状态,身体就会出现各种各样诸多的病症问题,这里也只是列举具有代表性的几个眼病,而视疲劳也是青光眼发生的最常见的一种高危因素。
由于现代人的工作环境,还有生活习惯,近距离用眼(一般指50cm以内)的机会非常多,所以避免出现视疲劳,是每一个人都应该重视的问题。首先,我们应该避免长时间的近距离用眼,因为在看近的时候眼内负责调节的睫状肌“用力”最大,为了看清楚眼外肌也在用力固定住眼球,使成像更为清晰,而长时间的用力僵持状态最容易出现疲劳,所以应缩短近距离用眼时间,一次不超过30分钟,待眼部充分得到休息后再继续近距离用眼。而让眼睛得到充分的休息,我们可以用以下两种方法:1.闭目同时按摩眼周穴位,如睛明、攒竹、鱼腰、丝竹空、承泣、太阳穴可以适度的力道进行按摩2-3分钟。2.让眼睛运动起来,促进眼部的血液循环,解除眼部僵持的状态,从而避免疲劳。而眼睛的运动分为两种,一种为上下左右转动,一种为反复交替看远(10米以外)与看近(30cm以内)的运动,这两种活动可以松解眼外肌与睫状肌的僵持状态,加快眼部脉络的循环,从而缓解疲劳。
如果长期的近距离用眼过度,眼部疲劳状态用上述方法很难缓解,我们可以到医院借助中医非药物疗法来帮助解除眼部疲劳状态,避免让眼睛长期处在“亚健康”状态。中医非药物疗法包括眼科针灸、耳穴压丸、眼部揿针、眼科导入治疗等等,都可以有效的缓解视疲劳。如果除了眼疲劳还兼有全身各种不适症状,身体也处在一种“亚健康”的状态,可以口服中药汤剂治疗,来调整全身及眼部的气血,从而恢复身体和眼目的健康状态,如常用的益气活血明目类方剂随症辩证加减应用,都有肯定的临床疗效。
所以,避免眼部疲劳状态这种最常见的危险因素,就可以有效的降低多种眼病的发生几率,同时也可以降低全球第二大致盲眼病“青光眼”的发病率。
原文链接:http://wjw.beijing.gov.cn/bmfw_20143/jkzs/jbzs/202303/t20230307_2930659.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