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和专业守护“星星的孩子”
时间:2023-04-21 21:41:04 作者:佚名 来源:福建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通过训练,儿康科团队慢慢改变孩子。
不聋,却对声响充耳不闻;不盲,却对事物视而不见;不哑,却不知如何开口。他们是孤独症患儿,被称为“星星的孩子”。
有这样一群医护人员、治疗师,用耐心、包容、专业与技能,帮着孩子们试着听到、看到、开口说。他们来自福州市妇幼保健院的王牌科室——儿童康复科,是福州地区最早开展孤独症康复训练的公立医院科室。
先进设备+“手把手”助力患儿训练康复
4月初,记者走进市妇幼保健院4楼的儿童康复训练中心。这里刚完成升级改造,装饰充满童趣,1000多平方米的场地设置了10多间功能不同的训练室。每间教室里,都有治疗师“手把手”带着孩子慢慢改变。目前,每天最多可接纳100多名患儿训练。
“去年下半年,从硬件到软件,从课程设置到人员配置,都进行了全面提升,目前设施算福州最先进、最大。”儿童康复科负责人陈步枢医生介绍,科室引进了国内外最新的设备,如感统训练设备、多感官刺激训练系统、互动地投训练系统、心理沙盘游戏、认知训练仪器、生活自理训练设备、辅助移动训练器、理疗仪器训练设备等。
记者看到,感统治疗室里,设置了攀岩、翻滚爬跳、悬吊等多种训练项目,像个游乐园,地面、墙面都有软垫包裹,温馨安全;互动地投训练室里,孩子只需踩在地上的虚拟画面,就能和画面互动。
陈步枢介绍,康复训练中心开展了10多项康复治疗,如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感觉统合训练、儿童发育早期干预、社交能力训练、音乐模仿、集体游戏、脑电生物反馈治疗、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等,全方位帮助孩子康复。
一站式诊疗+个性化训练让家长放下心中焦虑
“一站式诊疗和个性化训练,是我们科室的亮点和优势。”陈步枢介绍,团队采取医教结合的康复方式,让孩子们长大后能够自理,渐渐适应社会生活。10年来,已有许许多多孩子,在这里得到帮助。
2岁半的孤独症男孩星星(化名),经过3个月的训练,主动抱着妹妹亲了一下,让家长泪流满面;5岁的明明(化名)在反复训练下,学会自己刷牙……孩子们的每一个小小改变,都会给家庭带来惊喜。
今年春节后,科室又新收治了几名孤独症患儿。入园才3天就被幼儿园退学的月月(化名)就是其中一名。老师说月月“我行我素”“不听指挥”还“带头捣蛋”。在市妇幼保健院,经专业评估,月月有孤独症倾向。
面对月月爸妈的不知所措,陈步枢详细解释了病情并给出治疗建议,帮忙对接了训练医生,为月月设置个性化训练方案。一站式的诊疗,让月月爸妈放下心中的焦虑。
值得一提的是,康复训练中心还有家长课堂。“我们每月安排两次家长课堂,让家长们回到家也知道怎么给孩子做训练。”陈步枢说。
目前,该科室收治70多名患儿,除了50%是孤独症之外,还有语言发育迟缓、运动发育落后、智力障碍、感觉统合失调、多动症、脑瘫、肌性斜颈、脑外伤等患儿。
耐心+包容心+技术团队年轻又有历史
记者注意到,儿童康复科的团队十分年轻。
“别看我们年轻,其实团队很有历史。”陈步枢介绍,市妇幼保健院是福州市残联儿童康复训练定点的医疗机构,是福州首家设立孤独症康复部的公立医疗机构,科室设有儿童神经发育及孤独症谱系障碍专科门诊,儿童神经心理生长发育专科门诊。目前团队有3名医师、16名治疗师,不仅技术精湛、理念先进、临床经验丰富,还很有爱。
训练室里,记者看到,治疗师半跪在地上,引导孩子钻过指定障碍物,尽管多数的呼唤都得不到回应,但依然热情满满。
陈步枢说,孤独症患儿的特征就是不学习不模仿,要教会他们一个简单动作,都需要极大的耐心、包容心。比如刷牙,仅仅是拧盖就要培训至少一两周,甚至一个多月。
说起团队的优秀,陈步枢如数家珍:李德浩治疗师训练技巧好,比赛获奖,家长评价高;高梦婷治疗师致力于孤独症、智力低下等感统训练;曾盼治疗师对语言发育迟缓、构音障碍、脑瘫、斜颈有一手;耿钰东治疗师擅长感统训练;林莉雯治疗师特别擅长解决心理问题……
陈步枢则获得注册评估师资格,能有效区分2-3岁孤独症儿童与其他发育障碍儿童,判断高风险的发育迟缓婴幼儿是否具有孤独症。
陈步枢说,“康复一个孩子,幸福一个家”,他们将以此理念,继续为特殊孩子们保驾护航,助力他们成长。(陈丹 陈鹤彬 陈冰)
原文链接:http://wjw.fujian.gov.cn/xxgk/gzdt/bmdt/202304/t20230418_6150565.htm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上一篇:龙岩人民医院通过中国胸痛中心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