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药品保障 药师从幕后走向台前
时间:2023-05-20 00:07:27 作者:佚名 来源:福建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随着医改的深化,临床药师在医疗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尤其是药品保障工作,药师在其中的作用可以用一句话形容:从幕后走向台前。日前,在合理用药中国行动第四届全国经验交流大会的会前会上,与会专家就药师在药品保障工作中的作用发表了各自的观点。
守好超说明书用药关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长康德智介绍,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公立医院是我国医疗服务体系的主体,为人民群众提供高质量的药学服务既是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全面构建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必然要求。
深化医改以来,虽然药品实行零加成政策,使医院药学部门变为成本部门,但药学服务的价值得到提升。作为福建省临床用药质量控制中心的挂靠单位,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积极探索医院药事管理与临床药学工作新思路,建立了以患者为中心、以合理用药为核心的药学服务模式,为提高药学服务质量从而提升患者就医获得感贡献了力量。
在药师做好药学服务保障上,北京协和医院药剂科主任张波认为,守好超说明书用药关,是药师价值的体现之一。
张波介绍,超说明书用药是临床中普遍存在的客观情况,是全球面临的挑战。目前,国内外已进行大量探索,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2022年3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医师法》,允许超说明书用药,但要求医疗机构建立相应管理制度。
为了有据可依,北京协和医院与兰州大学联合编写的《中国超药品说明书用药管理指南》于2021年发表。
张波介绍,该指南涵盖循证评价、管理制度、法律风险、药物审评、报销等超说明书用药的全流程,为在技术层面规范我国超说明书用药的相关问题提供依据。“守好超说明书用药关口,药师任重道远,大有可为。”张波说。
练好药品保障基本功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药学部副主任林翠鸿以短缺药品保障为例,阐述了药学部门在药品保障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林翠鸿介绍,短缺药品是指经我国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上市,临床必需且不可替代或者不可完全替代,在一定时间或一定区域内供应不足或不稳定的药品。
林翠鸿介绍,在国家政策层面,应对短缺药品的措施侧重在解决生产供应端的短缺问题上。在医疗机构层面,应对措施侧重在通过监测掌握药品供应和使用情况,精准预估临床必需且不可替代或不可完全替代以及存在供给短缺风险的药品,及早预警,及时采取措施,防止短缺情况发生。
在这方面,该院的应对措施分为3个层面:不可替代的独家品种、可找到同类替代的独家品种、可找到同种替代的非独家品种。
林翠鸿介绍,对于不可替代的独家品种,该院加强使用管理,保障真正急需的患者能用上药;对于可找到同类替代的独家品种,该院充分发挥专科临床药师的作用,使其与临床医生充分沟通,评估替代品种,参考历史用量设定采购量;对于可找到同种替代的非独家品种,该院加大储备力度,及时了解药品市场供应的变化情况。
林翠鸿说:“药品保障工作是药学部门承担的最主要任务之一,既体现出药学部门的管理能力,又反映出管理水平。”
铺好国谈药品落地路
国谈药品由于价格大幅降低而广受关注。为了确保患者能够及时用上国谈药品,医疗机构对其采取应配尽配的措施。同时,国家层面也给予其政策保障。国家医保局、国家卫生健康委2019年联合发布的《关于做好2019年国家医保谈判药品落地工作的通知》要求,定点医疗机构应当根据功能定位、临床需求和诊疗能力等及时配备、合理使用国谈药品,不得以医保总额控制、医疗机构用药目录数量限制、药占比等为由影响其配备和使用;医疗机构要根据目录调入、调出药品情况,及时召开药事管理会议,对本医疗机构用药目录进行调整和优化。
相应地,各地医疗机构也出台国谈药品落地本院的细则和流程。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药事部副主任安卓玲介绍,该院建立了严格、公正、公开的药品遴选制度。该院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药品遴选专业委员会通过药品综合评价工具进行集体决议,保障国谈药品、集采药品等合理引入,并兼顾临床用药需求、学科发展方向和医院经营管理等相关要求。对于暂时无法被纳入医院药品供应目录,但临床确有需求的国谈药品,该院将其纳入临时采购范围,建立绿色通道,简化程序,缩短周期,及时采购。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引进国谈药品的流程也是由临床科室申请,临床药师对其安全性、有效性、可替代性等进行评估,最终由医院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讨论决定是否引入。该院药剂科主任卞晓岚介绍,该院药品目录内的国谈药品已接近国谈药品总数的70%,其中包括多个新纳入国谈的罕见病用药。
然而,要让国谈药品能够惠及更多患者,还有一些机制待完善。卞晓岚介绍,例如,“双通道”机制实施后,虽国谈药品的可及性有所提高,但其院内使用的风险管控却成为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院外购药、院内使用”的模式,尤其是一些需要特殊运输、存储条件的药品,可能会增加医疗机构用药安全风险,也间接增加医务人员向患者解释和沟通的压力。
对此,安卓玲也深有同感。她介绍,国谈药品相关政策的实施改变了医疗机构配备药品的规律,“先进医保、再进医院”对医疗机构快速准入和临床医生短期内广泛使用国谈药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林翠鸿也表示,“双通道”机制下,患者从药店购药到医院使用,会增加需要冷链运输的药品的使用风险。因此,在国谈药品惠及更多患者的同时,相关部门也要考虑出台更具实操性的配套政策,让患者安全、合理地用上这些药品。
来源:健康报 记者 吴刚
原文链接:http://wjw.fujian.gov.cn/xxgk/gzdt/mtbd/202305/t20230519_6172295.htm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上一篇:家庭医生,这些年走过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