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明区奋力建设高水平健康城区
时间:2023-06-02 23:10:43 作者:佚名 来源:福建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社区医生在为老年人进行足踝专科义诊
5月30日,厦门市思明区举行健康思明建设推进会,动员全区上下牢固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理念,不断满足广大市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要,推动全区卫生健康事业再上新台阶。
会上还发布了健康思明建设“1+1+3”相关文件,提出要从构建公共卫生治理新格局、建强基层医疗健康服务体系、提高群众“第一责任人”健康意识等方面入手,推进思明区卫生健康事业、基层卫生管理工作系统化、制度化、规范化。
近年来,思明区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高水平谋划、高标准推进医疗公卫融合发展,努力建设高水平健康城区,交出了一份优异的卫生健康答卷——截至去年底,全区人均预期寿命升至81.37岁,超过全国、全省、全市平均水平;已评审通过的市(区)级健康社区达47家,覆盖率达48%。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开启卫生健康事业新格局的重要机遇期。思明区将全面推进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把市委‘三个引领’要求落到实处,在努力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征程中做表率、当先锋。”思明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久久为功
全方位全周期守护群众健康
每年投入约300万元专项经费鼓励三甲医院专业优质资源下沉,建立专科全科协同发展机制,开展“三病两癌”等多发疾病的早筛早防;加速推进莲前、筼筜、滨海等街道社区卫生服务站点建设布局,辖区内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创建达到全国“优质服务基层行”推荐标准并通过评估验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年门急诊数占全市基层医疗机构近1/3......这一系列亮眼的成绩单,正是思明区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生动写照。
事实上,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只是思明区不断完善卫生健康服务体系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思明区聚焦人民群众对高质量医疗卫生服务的新期盼、新需求,脚踏实地,久久为功,全方位全周期守护群众健康。
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是维护人民健康的有力保障。思明区不断织密织牢公共卫生防护网,围绕提升第一个黄金24小时处置能力,制定规范流程、组建“1+10+N”快速反应队伍,联防联控的基层治理体系逐步成型,公共卫生风险监测预警能力持续强化。同时,思明区大力推动疾控机构改革,组建区疾控局,增设疾控与公共卫生监督科,形成“区疾控局+局疾控科+区疾控中心”三级架构,每万常住人口拥有疾控人员数较去年明显增长,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显著提升。
完善卫生健康服务体系,保障医疗服务安全,离不开高质量的医疗卫生监管。思明区积极推动“互联网+健康思明”综合监管平台建设,落细落实常态化监管,监督指导医疗机构规范落实医疗废物收集、暂存、转运、处置及电子联单使用,不断提升监管智慧化水平。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优化医疗资源布局,围绕‘构建十五分钟健康圈’目标,大力推进医疗卫生基础设施补短板和医疗新基建建设。同时,通过探索开设区级‘名医工作室’,支持条件成熟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创建社区医院等举措,助力基层健康服务水平再提升。”思明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树牢理念
构建公共卫生治理新格局
保障群众健康,不仅靠医疗卫生服务的“小处方”,更靠社会综合治理的“大处方”。思明区树牢大卫生大健康理念,坚持用好“爱国卫生”这个传家宝,全方位倡导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不断提高群众“第一责任人”健康意识。
为将健康理念、优质医疗资源送到群众的身边,思明区积极探索党建引领卫生健康治理“近邻”模式,结合“近邻·思民”专项行动,组建打造了由健康思明先锋队、妇幼健康守护者、卫生监督好管家、疾控卫士、居民健康守门人、邻里健康志愿者等六支队伍组成的“厝边好医生”专业化服务团队,着力打响“厝边好医生”党建品牌。
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厝边好医生”。今年5月11日,“厝边好医生”走进中山公园,为市民提供乙肝筛查、血糖测量、小儿推拿等免费医疗服务及应急救护技能培训、婴幼儿照护等科普宣传。如今,“厝边好医生”正以其专业、敬业、奉献的工作作风,赢得居民群众的好评。
辖区内近半的企事业单位、学校体育场地对公众免费或低收费开放;建设114处近邻运动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口比例不断攀升……思明区积极构建“体卫融合”新格局,让更多市民享受运动益处,收获幸福健康生活。
蓝图已经绘就,号角已经吹响。党的二十大擘画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蓝图,强调到2035年要“建成健康中国”。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思明区将牢牢把握新时代党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紧扣人民群众对卫生健康需求的新期盼,以改革的思路、创新的举措,同心勠力,勇毅前行,为加快建设健康幸福思明做出新的贡献。(黄鑫)
原文链接:http://wjw.fujian.gov.cn/xxgk/gzdt/bmdt/202305/t20230531_6179388.htm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上一篇:政和县家庭医生制度的探索实践
下一篇:南安:增强资源供给 保障基本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