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饮食安全参考网!!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饮食安全检测

沪厦携手共建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

时间:2023-06-02 23:01:08 作者:佚名 来源:福建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沪厦携手救治疑难危重症患儿、建立新生儿外科疑难危重症多学科团队、加快培养厦门本地医疗人才……

  近年来,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厦门医院(厦门市儿童医院,以下简称“复旦儿科厦门医院”)依托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推动技术、品牌、管理“三平移”,高质量建设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多项成果填补区域空白,携手闽西南儿科医联体,让厦门及周边地区患儿在“家门口”获得更优质、更便捷的医疗服务。

  

  复旦儿科厦门医院副院长、新生儿外科疑难危重症MDT负责人朱海涛(右二)带领团队为患儿手术

  多学科协力救治危重患儿

  仅出生几天的桃桃(化名)喉咙发出异响,呼吸困难,当地医院无力救治。复旦儿科厦门医院收到转诊需求,新生儿医学中心转运团队立即响应,通过绿色通道,将桃桃安全转运至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经过多学科诊疗,发现孩子患的是“喉气道淋巴管畸形”,极易导致窒息死亡。

  随后,多学科专家组经过多轮讨论,决定采用微创方式,利用喉镜下先行喉内肿物等离子切除术,再联合介入进行局部硬化剂精准注射治疗。术后,经过医护团队在疼痛、营养、围术期管理等方面的精细化治疗及护理,桃桃恢复良好,一周后顺利出院。

  从难以救治到康复出院,桃桃成功获救的背后,是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的强力支撑,是沪厦两地众多权威专家团队的协力救治。其中,新生儿外科疑难危重症多学科团队(MDT),发挥了关键作用。

  “目前,我们接诊的很多新生儿外科疾病不是由单一问题导致,而是由多系统结构畸形或功能障碍导致。另外,由于近年来高龄产妇增多,早产儿占比上升,一些基础性问题也会产生叠加作用,导致病情加重,增加诊疗难度。”据复旦儿科厦门医院副院长、新生儿外科疑难危重症MDT负责人朱海涛介绍,作为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面对越来越多的疑难危重症患儿,复旦儿科厦门医院集合上海、厦门两地的多学科专家力量,成立新生儿外科疑难危重症MDT,为患儿提供“一站式”、个性化的优质医疗服务。

  MDT模式打破了学科之间的壁垒,实现了医学资源的高效整合,由“患者跟着医生跑”变为“专家围着患者转”,促进了疾病的规范化诊疗,给众多疑难危重症患儿带来了治愈的希望,大大提升了患儿的生存率及生活质量。

  让“精兵强将”发挥合力

  要组建MDT团队,说易行难。怎样汇聚两地多学科专家力量,真正提升复旦儿科厦门医院的服务水平,为患儿制定更精准、更科学的治疗方案?朱海涛总结说,复旦儿科厦门医院实行“三步走”战略,即“学老师、强平台、建标准”,让“精兵强将”形成合力,达到“1+1>2”的效果。

  学老师,老师何在?老师就在医疗资源的输出单位——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复旦儿科厦门医院通过高位嫁接,推动技术、品牌、管理“三平移”,借鉴总院救治疑难危重症患儿的MDT经验,针对某些疾病或症状,对患儿进行全面评估,制定个性化、精准化的综合诊疗方案,并制订术后的长期随访计划。

  此外,针对各类疑难儿科疾病,MDT小组广泛借鉴国内外诊疗标准、指南、专家共识、最新临床研究成果等,开展同质化的精准医疗,努力让患儿在厦门获得与上海同等水平的医疗服务。

  在强平台方面,复旦儿科厦门医院以省级临床重点专科——新生儿医学中心为依托,组建MDT团队。

  为了全面提升新生儿救治能力,复旦儿科厦门医院集聚优势资源,将新生儿医学中心划分为三大部分:新生儿/新生儿外科重症医学科,其病房在福建省率先达到国际新生儿救治评价体系的最高等级标准——三级C;新生儿科开展符合国际标准与理念的新生儿日间陪护病房及家庭式病房服务,打破新生儿无陪护照看的传统模式;新生儿外科涵盖小儿外科全部亚专业方向,不仅可以治疗消化道、肝胆、实体肿瘤等疾病,还治疗神经外科、胸外科、耳鼻喉科、眼科等专科疾病;复旦儿科厦门医院还将影像、超声、放射、麻醉等医技科室纳入MDT核心团队。

  复旦儿科厦门医院还致力于建标准,在机制上保障MDT诊疗的规范化、标准化。复旦儿科厦门医院在广泛吸纳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加强单病种质量控制,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建立MDT准入疾病和症状标准,以及相关医疗人员组建标准。同时,复旦儿科厦门医院通过以往开展的MDT诊疗案例,疏通管理和技术瓶颈,打出实践“样板”,让多学科诊疗更顺畅、更高效。

  “依托新生儿医学中心,我院于今年2月正式成立了新生儿外科疑难危重症MDT,整合各外科亚专业资源,发挥我院及上海总院小儿外科各专业门类齐全、实力雄厚等优势,破解新生儿外科疑难危重症的诊治难点,为厦门及闽西南新生儿生命健康保驾护航。”朱海涛说。

  提供“一站式”精准治疗

  这套MDT模式是否行之有效?临床案例可见分晓。

  以上文提到的喉气道淋巴管畸形患儿为例。当孩子有喉气道问题时,通常由耳鼻喉科首先接诊,如果医生发现其他问题,再转诊到相关科室。患者需要多次辗转,有可能延误最佳诊疗时机。

  在复旦儿科厦门医院,当发现桃桃病情危急时,医院第一时间启动MDT多学科诊疗,新生儿医学中心的专家首先针对患儿症状紧急安排电子喉镜检查,结果发现孩子喉部长了一个肿物。进一步进行的颈部MRI检查显示,不仅在喉部,在患儿喉部周围组织还广泛存在淋巴管多发囊性占位,对喉部及气道均有不同程度的压迫。真相这才水落石出,桃桃被最终确诊为“喉气道淋巴管畸形”。

  如果诊断只停留在喉部肿物,而忽视了周围淋巴管组织的多处囊肿,那么对患儿的后续治疗无疑会出现重大偏差,不仅将延误诊疗,甚至可能威胁到孩子的生命安全。

  面对淋巴管多发囊肿,是逐一彻底切除,还是保守治疗?如要手术,是开放式手术,还是微创手术?新生儿外科、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介入诊疗中心、麻醉科、新生儿医学中心等多个专家团队再次展开充分讨论。

  考虑到桃桃出生仅10天,病变部位广泛,且周围富集重要组织,单一方法无法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甚至有可能加重病情,团队决定“擒贼先擒王”,先解决喉内肿物问题,再根据患儿后续康复情况进行免疫治疗。

  在麻醉科和手术室的全力配合下,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高兴强和介入诊疗中心主任刘俊刚与王健医生协作配合,利用喉镜下先行喉内肿物等离子切除术,再联合介入进行局部硬化剂精准注射治疗。手术历时1小时顺利完成。

  “通过开展外科疑难危重症MDT,我们集合多学科专家的技术力量,开展‘一站式’服务,从而精准寻找病因,为患儿提供最科学、最优化的解决方案。”朱海涛说。

  伴随MDT团队的组建,越来越多的疑难重症患儿在厦门获得良好的救治。

  复旦儿科厦门医院成功开展闽西南地区第一例“下颌骨延长术”,小婴儿颅颌面畸形诊疗技术再上新台阶;针对先天患有双侧重复肾和输尿管囊肿的患儿,医院开展微创腹腔镜下精准切除术,一次性解决病变组织难题……

  “国家队”的优质医疗资源还辐射到更广泛的地区。复旦儿科厦门医院牵头成立闽西南儿科医联体,为38家成员单位搭建高水平交流合作平台。

  如今,复旦儿科厦门医院服务的患儿近50%来自周边地市;新生儿医学中心、儿童重症医学中心开通24小时院前转运,接受厦门及周边地区转诊危重症患儿万余名,转运成功率达100%。

  高效对接医疗资源

  随着复旦儿科厦门医院疑难危重症救治能力的提升,如何强化学科建设,让上海总院的优质资源加速平移厦门,持续提升复旦儿科厦门医院的医疗水平,成为该院管理层思考的问题。

  “我们以‘输血’与‘造血’相结合的方式建设复旦儿科厦门医院,在学科队伍、临床服务能力、科研水平和能力、教学与人才培养、医疗质量管理等方面实行同质化管理,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复旦儿科厦门医院院长、著名儿童心血管病专家黄国英说。

  据朱海涛介绍,复旦儿科厦门医院在学科建设方面采取“双主任”制,建立了名医工作室、特聘主任、学术主任和专科医师导师4个层次的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体系。总院派驻专家团队到复旦儿科厦门医院指导,组织查房、疑难病例讨论,开展教学和科研等工作,结合远程医疗,推动复旦儿科厦门医院医、教、研水平同步提升。

  近年来,复旦儿科厦门医院累计引入总院新技术、新项目98项,填补了30余项区域空白。复旦儿科厦门医院已有100余名住院医师、专科医师到总院完成规培,选派业务骨干近400人次到总院进修,打造了一支厦门本土的高素质儿科人才队伍。

  科研创新的步伐也在加快,去年,复旦儿科厦门医院获批复旦大学附属医院(筹)、福建省新生儿疾病重点实验室;科研教学楼、翔安院区正在紧锣密鼓建设中;医院已累计获批国家及省、市各类课题立项95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立项2项。

  乘着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的浪潮,复旦儿科厦门医院正奋楫跨越、逐浪前行。(陈静蔡惠州 陈苹)


原文链接:http://wjw.fujian.gov.cn/xxgk/gzdt/bmdt/202305/t20230524_6174711.htm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