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饮食安全参考网!!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饮食安全监管

广西桂林市市场监管局联合教育局制定方案确保师生饮食安全

时间:2023-09-11 11:14:31 作者:佚名 来源:中国食品报网

  广西桂林市市场监管局、教育局为确保广大师生的饮食安全,有效防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联合制定了2023秋季《全市学校食堂食品安全专项排查整治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开学期间,不仅对桂林市17个县(市)区1951个学校食堂承包经营企业食品安全进行了全面、仔细地的风险隐患排查,而且还对学校及周边、校外托管机构、校外供餐单全覆盖检查,强化对无证学校食堂的管理。这种严格落实校园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属地管理责任、主管部门责任、监管部门责任,健全全链条的监管机制,严厉打击了食品安全违法犯罪行为,强有力地的保障了校园食品安全。

  一、《方案》明确严督食品安全“两个责任”落实。市场监管部门重点排查学校食堂及其承包经营企业、校外供餐单位是否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是否按要求配备食品安全总监、食品安全员及是否提出食品安全意见建议;是否结合自身实际,分析食品安全的风险点,制定《食品安全风险管控清单》;是否制定《食品安全总监职责》《食品安全员守则》等,是否开展“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及发现的食品安全风险隐患是否整改,包保干部是否照单履职、开展督导。

  二、《方案》规定严查承包经营企业。教育行政部门重点排查中小学、幼儿园食堂是否存在委托经营、承包或变相承包行为;采用供餐单位供餐的学校是否组织学生家长代表对供餐单位进行现场调研,是否落实陪餐制度,校外供餐单位是否通过体系认证;市场监管部门重点排查承包经营企业从业人员是否按要求进行晨检,是否持有有效健康证明,是否使用广西餐安App培训考核,是否依照法律法规法律、法规、规章、食品安全标准以及合同约定进行经营。

  三、《方案》要求扎实开展学校及周边、校外托管机构、校外供餐单位全覆盖检查。各县(市、区)市场监管部门要会同教育部门对学校食堂、校外供餐单位、校外托管机构、校内及校园周边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实施全环节全覆盖监督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提出整改意见和整改时限,并跟进整改落实情况,涉嫌违法违规的,要严惩重处,主动公开查处结果,涉嫌犯罪的,要及时移送公安部门。

  四、《方案》突出严管加工操作过程。市场监管部门重点排查学校食堂是否全面落实《餐饮服务通用卫生规范》《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等要求,是否严格执行索证索票、进货查验、食品留样等制度,是否采购使用亚硝酸盐,是否做到生熟分开,烹饪完毕至食用时间是否超过2小时,是否规范食品采购、贮存、加工、配送和餐饮具清洗消毒等各环节操作。教育行政部门重点排查是否推进“互联网+明厨亮灶”等智慧管理及发现的问题是否进行整改,是否按照属地市场监管部门排查整改意见进行整改。

  五、《方案》推广智慧监管和先进管理模式。各地市场监管、教育部门要以推进校外供餐单位和学校食堂“互联网+明厨亮灶”建设为切入点,逐步建立“互联网+明厨亮灶”的智慧监管模式,进一步提升各方食品安全管理效能,确保到年末全市学校食堂“互联网+明厨亮灶”覆盖率达到90%以上,实现校外供餐单位可视化监管系统与自治区市场监管局智慧监管中心对接并单独标示。以分层分级包保责任划分为A级的学校食堂和校外供餐单位为重点,推广实施HACCP、ISO22000管理体系,引导学校和校外供餐单位建立食品安全风险管理机制,提升学校和校外供餐单位食品安全管理水平,到年末全市校外供餐单位实施HACCP或ISO22000管理体系的覆盖率超过95%,管理体系认证获证率达80%以上。

  六、《方案》强调要严惩违法违规行为。市场监管部门依照《食品安全法和》《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等有关规定,对检查发现学校食堂及其承包经营企业存在的违法违规行为进行严惩重处,对故意违法、性质恶劣、后果严重的行为,除了对违法主体进行处罚外,还要对违法主体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以罚款,主动向社会公开查处结果,及时将相关信息归集至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加强信用监管。涉嫌犯罪的,坚决移交公安机关处理。

  七、《方案》指出要加强食品安全和营养健康指导。各地教育部门要会同市场监管、卫生健康部门为学校提供食品安全和营养健康指导,加强学校相关工作人员培训,为学生普及食源性疾病预防和平衡膳食的知识技能。各级各类学校要开展食品安全主题科普宣传教育活动,普及食品安全健康科普知识,加强学生饮食习惯教育,培养学生养成讲文明、讲卫生、勤俭节约、珍惜粮食的良好习惯,鼓励有条件的学校配备营养指导员,创建营养健康食堂,提升学生用餐质量。

  据悉,摸底排查工作目前已经结束。而9月上旬至10月下旬则是整治工作的提升期。届时,市场监管局、教育局将以“四不两直(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听汇报、不用陪同接待、直奔基层、直插现场)”等方式加强明查暗访,加大督促整改和查处力度,消除问题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