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日报]广西首届“最美医务工作者”故事 | 为地贫患者托起生命之光——梧州市工人医院院长助理、血液内科主任陈江明
时间:2023-10-22 01:56:13 作者:佚名 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员会
颁奖词
从医20多年,他专注血液领域默默耕耘,率先在广西开展中药联合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方案;他打破了地中海贫血患者终身输血的不变定律,为地贫患者送去希望,被业界称为治疗地贫的“梧州方案”。
陈江明:梧州市工人医院院长助理、血液内科主任。自治区卫生健康委供图
陈江明(左二)获评第一届广西最美医务工作者。自治区卫生健康委供图
红细胞被称为人体输送机,承担着输送氧气和二氧化碳的责任。一个正常人血液中红细胞的寿命可以存活120天,但对于地中海贫血(以下简称“地贫”)患者而言,红细胞的寿命仅有10天。
地贫是一种遗传性血液疾病,由于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数量和质量的异常造成红细胞寿命缩短的一种先天性贫血。而两广地区是地贫高发地区,大部分重型患者需要依赖长期输血,还可能导致贫血性心脏病、肝脾肿大以及骨骼发生异常等病症,危及生命。
长期以来,众多医疗科研人员在研究地贫治疗的道路上砥砺前行。陈江明是其中的佼佼者,他主持研究的药物治疗地贫方案,有望实现破除传统中、重症地贫患者终身输血的不变定律,让地贫患者看到了那一道生命之光。
潜心研究,意外发现
从医22年,陈江明长期诊治各种血液系统疾病,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梧州人,他深知梧州是地贫高发地区,横亘在地贫患者面前的大多只有一条频繁输血、长期祛铁治疗、经济负担沉重的艰苦道路。医者仁心,从大学实习开始就接触地贫患者,陈江明实在不忍心看到病人因病致贫乃至失去生命,而且他们还都那么年轻。因此,他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找到更好的根治地贫的办法!
现代医学飞速发展的今天,有根治地贫的方法吗?有!那就是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成功率能达到90%。“但是适合做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的患者不足30%。”陈江明说,首先适合地贫患者配型的供者就很少,即使是在中华骨髓库中找,也只有二十万分之一的可能,再者随着地贫患者年龄的增长及曾经的不规范治疗,糟糕的身体状况也很难支持移植治疗。
陈江明团队在分析案例。通讯员 吴豪 摄
如此,真的没有让地贫患者脱离输血“苦海”的办法了吗?这个问题萦绕在陈江明的脑海里,他一直关注并投入大量时间去做地贫治疗方面的研究。2015年,在一个治疗脾功能亢进的科研项目中,陈江明意外发现有些药物有特别的疗效,这让他看到了希望,于是同年正式启动了药物治疗地贫的科研,开展更加深入的研究。
重大突破,获得关注
“我们对9例患者做了早期研究,发现使用这个药物之后能够让近70%的患者脱离输血,而且大大减轻了患者经济负担。”有效的结果让陈江明兴奋不已,并在2017年将研究成果文章投稿到欧洲血液学杂志。在此基础上,2018年陈江明带领团队又正式开展了双盲、多中心、随机、安慰剂对照试验的临床研究,联合中国医学科学院等区内外多家科研临床机构,由陈江明作为项目总负责人开展研究。经过一年多的努力,该项目于2019年12月举行揭盲仪式,中国工程院陈赛娟院士等专家莅临见证指导,揭盲结果证实了药物治疗地贫的有效性。
在项目探索研究过程中,得到了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原卫生部部长陈竺院士的高度关注,他在2018年至2023年间三次专门到梧州视察该项目,称之为地贫治疗的“梧州方案”,称赞“在国际上药物治疗(地中海贫血)当中,是目前为止效果是最好的”。陈竺充分肯定了陈江明团队的研究工作突破性进展对于扶贫攻坚、健康扶贫的意义,对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以及“一带一路”建设的潜在贡献。
2021年,该药物治疗地贫研究成果成功在国际SCI杂志网站置顶发表并获得了国家专利以及广西医药卫生适宜技术推广奖,陈江明也获得了梧州市“最美科技工作者”“优秀科技工作者”的荣誉称号。他欣喜地说:“以前我们的医疗科研都是跟在别人后面走,现在我们也能自己主导做原创性科研了,提高了科研工作者的积极性。”这一系列的研究成果也带动了梧州市在放射科、妇科、儿科、内分泌等多个学科的发展。
陈江明带着助手巡查重点病房。通讯员 吴豪 摄
经过反复实验,2022年陈江明主持的药物治疗地中海贫血方案通过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立项,为打造地贫治疗的“梧州方案”奠定了科学基础,如今已应用到广东、海南、四川、云南等多个地区。而陈江明则继续躬耕在研究药物治疗的道路上,他表示,他们团队在之前成果的基础上继续优化,加入平行对照实验,探索药物治疗的最优剂量。
团队建设,硕果累累
2023年7月31日上午,梧州市工人医院北山医院血液病区办公室内,一场地中海贫血治疗成果学术讨论会正在进行中,血液内科吴正炜医师做课题最新数据展示分析,科室其他医生积极参与讨论,陈江明做总结发言,指明课题修改完善方向。
会后,陈江明带着几名助手开始巡查重点病房。第一站,自然是“地贫规范化治疗病房”。在近日从百色转来的一名12岁孩子的病床前,陈江明轻轻按压孩子腹部的肝脾部位,细心询问孩子的活动能力如何、服药之后输血量是否减少,并指导主治医师治疗技术和治疗方案。
作为医院血液内科的学科带头人,陈江明一直重视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工作,带领团队共成长。2021年7月,医院血液内科完成了梧州市首例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救治工作,团队成员以第一作者身份在SCI杂志、中国科技核心杂志发表文章多篇,梧州市科研立项项目多项,获得专利项目三项。团队于2020年、2022年两次获得“梧州市优秀科研团队”称号。
医者初心,大爱无疆。“把工作当事业做”,正是这一简单朴素的信念,让陈江明始终带领团队拼搏在一线。“血液内科是陈主任带领大家一起努力下发展起来的,”血液内科主治医师李金燕说:“他不仅科学规划科室发展目标,毫无保留传、帮、带,还帮助年轻医生找准个人定位,提升发展空间。”
医者感言:
最难忘的是,我们的研究方案从零到逐渐丰富成型,最终做出了国际首个胎儿血红蛋白诱导剂治疗地中海贫血的多中心、双盲、随机、安慰剂对照临床试验。最开心的是,随着“梧州方案”的完善,将有更多的地贫患儿得到康复。——陈江明
原文链接:http://wsjkw.gxzf.gov.cn/xwdt_49370/mtgz/t17236660.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