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饮食安全参考网!!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媒体报道

[广西日报]15所国内医学院校专家学者汇聚南宁交流探讨 推进我区基层急诊急救大平台建设

时间:2022-08-27 22:36:16 作者: 来源:

  

  记者 吕 欣

  广西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环境很适合蛇类生存,毒蛇数量和种类都在全国位居前列,是毒蛇致伤的高发地区。今年6月,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送教下基层”活动在南宁举办了蛇伤与急性中毒规范化救治培训班,我区14个设区市近50位急诊专家参加了现场会议,1000余位来自全国各地的急诊专家在线上参与培训与交流。首届南方全科与急诊医学研究生学术论坛也同期举行,国内15所医学院校的全科及急诊科专家汇聚南宁,聚焦提升基层急诊急救能力的重要力量——全科与急诊医学生的教育与培养。

  蛇咬伤是急诊急救的严峻挑战

  在我区,每年发生毒蛇咬伤事件1万余例。广西蛇类协会会长、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教授李其斌强调,发生蛇咬伤时,只有及时处理、方法准确、操作规范,才能最大程度降低致死致残率。

  2021年的数据显示,我国每年的蛇咬伤病例达数百万,70%以上是青壮年,其中25%~30%致残,死亡率高达5%。同年,国家卫健委要求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全面推进急诊急救大平台的建设,并指出蛇咬伤对急诊急救大平台是一个严峻的挑战。普及民众和基层医务人员的蛇伤处置常识,培养基层全科医生,是搭建急诊急救大平台的当务之急。

  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主任委员吕传柱教授表示,此次培训活动设在广西,希望从蛇伤入手开展相关流行病学调查,掌握每年发生蛇咬伤的数量、毒蛇咬伤的比例、致死致残率等,形成蛇咬伤图谱,规范救治流程,建立推广体系,提供蛇咬伤防治指南,并以蛇伤救治能力突破为契机,推进急诊急救大平台建设。

  搭建基层急诊急救大平台

  世界卫生组织在2021年5月的公告中指出,在蛇咬伤事件频发的国家和地区,往往卫生系统的基础设施不足,资源匮乏,无法收集科学有力的统计数据。

  此次培训班开班前夕,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启动广西Serum100项目,聚焦基层医院的医护人员的急救知识和技能培训现状及需求,开展蛇伤回顾性研究,对蛇咬伤处置现状、高危人群蛇咬伤知信行现状进行调查,计划依据项目调查结果,进一步完善蛇伤急诊急救的平台机制,建设1小时可达的县域蛇伤急救中心,提高蛇伤诊疗水平;借助AI技术,透过Serum100小程序,为医生提供毒蛇鉴别工具、伤情评估工具;科学规划,确保抗蛇毒血清的药物可及性;联合疾控、红会等相关机构建立蛇伤自救急救科普宣传体系;送教下基层,切实提高基层医护人员急救处置能力、提高农村居民的健康素养和急救自救能力。

  广西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主任委员张剑锋教授介绍,广西已经建立起覆盖全区的蛇伤有效救治网络,包括九大蛇伤救治中心,以及十多个分中心,此外各县也有蛇伤救治点,备有抗蛇毒血清等蛇伤治疗设备、药物。借助蛇伤救治网络,广西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将进一步加强基层网格化急救员培训,普及更多类型急诊急救规范技术,推进基层急救能力专业化、同质化。

  为基层培养高层次全科医生

  全科与急诊医疗是基本医疗的两大重要内容。广西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主任委员李慕军表示,在提升基层急诊急救能力的工作中,全科医生的培养越来越受到医学院校和委培单位的重视。

  2011年,广西医科大学作为全国首家独立设置全科医学专业的医学院校、首批承担国家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培养单位,率先创建订单定向免费培养医学生的“2+1.5+1.5”模式,开创了广西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教育的先河。

  广西医科大学副校长曾小云表示,“广西医科大学将在研究生培养中加快培养全科、急诊医学等紧缺专业人才,力争为各级医疗机构培养更多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医学高层次人才。”

  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院长罗杰峰介绍,作为广西急诊医学科的重要教育与实践基地,医科大二附院全科医学科从零起步,不断强化全科与急诊医学研究生教育,对专业型研究生与学术型研究生分类管理,积极响应社会对全科、急诊医学等紧缺专业人才需求;航空救援、创伤急救取得持续突破,引领区域航空医学救援事业的进步。


原文链接:http://wsjkw.gxzf.gov.cn/xwdt_49370/mtgz/t12981559.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