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晚报】从“沉睡”的专利中挖出“金矿”中南大学完成1.3万件存量专利盘点入库,一批高价值专利正被盘活
时间:2024-05-12 02:48:55 作者:佚名 来源:湖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长沙晚报4月14日讯(全媒体记者 徐运源)记者近日从市知识产权局获悉,全市高校和科研机构存量专利盘点工作已完成92.39%,走在全国前列。其中,中南大学率先完成全校1.3万余件专利盘点入库,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科技创新绝不仅仅是实验室里的研究,而是必须将科技成果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动力。然而,因为信息不对称、缺乏中试场景等原因,仍然有大量专利锁在抽屉,没有实现产业转化。 为此,去年10月,国家启动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将“梳理盘活高校和科研机构存量专利”作为首要任务。长沙快速推进全市高校和科研机构存量专利盘活工作,目前盘点任务完成率超过92%。 作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高校,中南大学存量专利盘点工作亮眼。“通过‘三方协同’‘责任到人’‘包产到户’工作机制,如期完成全校存量专利盘点目标。”中南大学知识产权中心副主任王海金介绍。 所谓“三方协同”,就是发明人、二级学院、知识产权中心三方联动、层层推进,确保高质高效;“责任到人”“包产到户”,则是知识产权中心10多人的技术经理人团队,每人都有负责对接的学院和发明人团队,一个学院的专利盘点入库工作完成,技术经理人对负责学院的专利特点也往往能做到心中有数、了如指掌。 “边盘点、边推广、边转化,就在昨天我们还成功转化了一个过亿元的成果。”4月10日,中南大学科技园及知识产权管理办公室主任伍晓赞告诉记者。 原来,该校土木工程学院邓德华教授团队研发出“气凝晶保温材料与相关建材及其制备技术”,解决了当前建筑保温材料无法兼具耐火、耐水、轻质保温和高强度的技术难题。然而,“金子”却藏在“深闺”无人识。 在此次盘点工作中,中南大学知识产权中心通过对该专利技术进行分析,找到与之紧密相关的企业。通过对接,学校成功将该项目的1项专利权、1项专利申请权和8项专有技术以专利权转让和技术增资入股的方式,与一家绿色建筑材料有限公司合作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其中,1项专利权转让费协商定价1500万元;1项专利申请权和8项专有技术作价8500万元增资至合作公司。
相关附件:
原文链接:http://amr.hunan.gov.cn/amr/xxx/mtzsx/202405/t20240510_33297740.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