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市卫生健康委聚焦重点全力推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
时间:2022-12-23 23:50:02 作者: 来源:
一、锚定航向、勠力同心,健康黄山建设可观可感。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我市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并入选“2021年度各省份健康城市建设样板市”,系安徽省唯一入选城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 28.9%,达到全省“十四五”指标要求。目前全市已创建国家卫生县城1个(歙县)、国家健康区县2个(屯溪区、休宁县),省级卫生县城1个、省级健康区县1个、省级卫生乡镇15个;2022年持续申报国家卫生乡镇3个、省级健康县1个、省级卫生乡镇8个。重大疾病防控能力明显增强,提前4年实现消除疟疾工作目标,成为全省首个实现消除疟疾工作目标的市。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保持在90%以上较高水平,5岁以下儿童乙肝发病率控制在1%以下,疫苗可预防传染病发病率降至历史最低水平。创新重大慢性病全程健康管理模式,推进“无梗之城”创建和实施“消结”行动,助力健康黄山再上新台阶。
二、奋楫笃行、创新实践,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拓展深化。实施“强身健体、顶天立地”工程,全面提升医疗服务能力。黄山市新安医学传承创新中心项目、黄山市传染病医院项目、黄山市人民医院妇女儿童分院项目等重大项目正有序推进中。黄山市人民医院与黄山区人民医院、黟县人民医院、黄山市第三人民医院建立紧密型医联体。黄山市中医医院与区县中医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中医诊所等23家医疗机构建立紧密型中医医联体。持续开展市县级医院“千医下乡”和乡村医生“万医轮训”,为乡镇卫生院开展“造血式帮扶”,下派医师在乡镇卫生院人均开展手术台数居全省第一。推进社区医疗卫生机构和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累计建成标准化村卫生室451个,完成率99.78%。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引进沪苏浙优质医疗资源,支持黄山市人民医院与北京、上海等输出医院合作争创国家级区域医疗中心,黄山市人民医院与战略支援部队特色医学中心北京306医院共建军民融合医联体,与安徽省立医院共建重症医学、神经内科等省级区域专科医疗中心,黄山市市人民医院建立胸外科上海肺科医院姜格宁黄山创新工作站、神经内科广州中山三院胡学强教授专家工作站,并与301医院、中日友好医院开展远程会诊合作,歙县人民医院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签约省际创新型紧密医联体,建设“浙大二院歙县分院”,快速提升医疗服务能力。落实“迎客松英才计划”,制定医疗卫生人才引育和生命健康产业人才引育专项政策,支持医疗人才引进和技能提升,预计全年市财政将兑现人才引育奖补资金约160万元。
三、凝心聚力、做大做强,双招双引成绩可圈可点。一是强化政策支持。制定《黄山市“十四五”生物医药与大健康产业发展规划》,落实《黄山市医疗保障积极支持中医药发展若干政策》《黄山市生物医药与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黄山市支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若干政策(试行)》等配套政策,明确招商9个重点城市和54个招引目标企业。二是落实要素保障。设立10亿元的市级战新产业发展基金,以及总规模20亿元、首期规模10亿元的长三角医疗创新基金,市文投集团与中国医药工业研究总院控股子公司上海益诺思合作共同投资1.5亿元建立国家新药安全评价长三角合作中心;黄山市人民医院通过药物临床试验医疗机构(GCP)认证,并已承担新药临床试验课题;有序推进“复旦-黄山高新生物技术联合实验室”建设。引入清华大学北京中医药交叉研究所、中国医药工业研究总院等智库支撑,组建天目药业、楚沅生物等生命健康企业专家组成的产业人才团队。举办中国黄山“迎客松”杯创意创新创业大赛、新安医学发展大会,逐步形成一批产业品牌特色论坛,吸引更多生命健康产业人才团队集聚黄山,推进更多创业项目落户黄山。三是聚焦“招大引强”。积极对接阿斯利康、飞利浦(中国)投资、华润三九等头部企业,挖掘新安医学资源,搭建合作平台,加快产业成果转化;加强与心韵恒安、奥萨医药、友援科技等企业多方合作,将中医生命急救三分钟、H型高血压筛查、可穿戴式心电监护设备纳入“无梗之城”项目同步推进建设,积极搭建心脑血管疾病防治服务应用场景;加强与中国技术转移投资、上海本正生物、江西汉氏联合等企业的对接,专题研究黄山生命科学研究院项目,加快推进干细胞治疗项目平稳落地。目前黄山市签约、开工、投产、纳统多项监测指标居全省前列。
四、守正创新、固本培元,新安医学特色鲜明鲜活。一是注重政策引领。制定出台《黄山市“十三五”新安医药健康产业发展规划》《新安医学振兴工程实施方案》《新安医学传承创新发展实施方案》等相关政策。大力推动新安医学传承创新发展,实现“县县都有中医院”、中医药服务基层医疗机构全覆盖。二是打造合作平台。成功举办中国(黄山)新安医学发展大会。黄山市中医院加入长三角一体化中医医联体。加快实施新安医学传承创新中心建设,全力推进市中医医院创建三级中医医院、省中医区域医疗中心和国家中医特色重点医院,高标准打造集中医预防、诊疗、康复及特色制剂研发等功能为一体的中医医疗机构发展标杆。积极对接优质医疗机构,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设立徐经世国医大师工作室、杨永晖名老中医工作室、方朝晖博士工作站、夏克春名医工作室等,打造新安医学传承创新和沟通交流平台。支持市中医医院在与安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医联体协议框架内建设省级区域中医康复中心,骨伤科疾病等康复技术已开展运用。三是发掘特色优势。开展益坤消痞丸等11种院内制剂备案申报工作,公开开展新安医学民间偏方验方征集活动,收集有明确临床使用数据的院内制剂63种,征集民间偏方验方120余种,发布30种疗效明确、安全可靠的新安医学民间验方名录。积极打造健康养生服务聚集区,推进“新安医学+康养产业”,全市拥有省级康养类服务业集聚区(示范区)2家、康养特色小镇5家、康养(疗休养)基地33家;推进“新安医学+文旅产业”,徽州区潜口太极养生小镇被评为省首批中医药健康旅游基地,规划设计新安医学养生历史、康养旅路线20条,建立黄山区焦村、祁门县渚口村、新安村3个特色中医药旅游乡村,走出了一条新安医学活化传承特色发展之路。
五、以人为本、致力提升,“一老一小”照护服务走深走实。一是优化老年健康服务。出台《黄山市老年医学科建设老年医学科建设行动计划(2022-2025)》,目前全市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中医院)中设置老年医学科比例达到64.7%;积极开展医养结合示范创建活动,推荐申报省级优质医养结合示范区县1家、优质医养结合示范项目机构5家、社区医养结合示范中心12家。开展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创建,创成6个省级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2个国家级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二是强化幼有所育保障。落实三孩生育配套政策,推进线上生育登记服务。全市提供托育服务机构共134家,39家婴幼儿照护机构已在卫健部门备案,共有托位6227个,千人口托位数达4.68个,位于全省前列。
原文链接:http://wjw.ah.gov.cn/xwzx/sxgz/56562051.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