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饮食安全参考网!!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饮食安全舆情

【节气养生】立春阳气始升发,当养肝脏

时间:2023-02-03 19:39:30 作者: 来源:

  

  立春揭开了春天的序幕,是一年当中的第一个节气,由冬寒向春暖过渡的时节,此时气温、日照、降雨开始趋于上升、增多,天地之气已经悄悄启动了。中医认为,养生的要义就是与四时气候及节气的转换相适应。故春季养生,在饮食、活动,情志等方面皆应配合阳气升发之势。根据立春三候(一候东风解冻,二候蛰虫始振,三候鱼陟负冰)的特点,在形与神的调养上要注意以下几点:

  1.中医技术扶阳固本

  中医养生讲究“春季养阳”,以“扶阳固本”。根据中医针灸理论,根据个体体质不同,定准穴位采取最适合自己的方法,方可奏效。如艾灸气海、曲池和太冲等穴位可助阳气升发,补养肝脏和提升视力健康(肝开窍于目);艾灸足三里可以燥化湿邪、温养脾胃;艾灸神阙穴有益气补阳、温肾健脾等功效;推揉肝经,疏泄肝气,推肝经(大腿内侧到膝盖这部分)可以畅通肝经、疏调肝气。

  晚上11—3点是肝胆排毒的时间,睡前这样按摩肝经,使肝胆在睡眠中,充分地排毒,睡眠也会更加香甜;按揉太冲,引气下行,太冲穴,又名「消气穴」,位于足背,第一第二趾骨结合部前方的凹陷处。它是肝经的原穴,具有平肝理气的功能。当情绪压抑无法排出的时候,按揉太冲穴,最大限度地把身体的郁结冲出去,解郁散结,疏肝理气。肝阳上亢,肝火上炎,肝风内动,肝郁气滞,都可取太冲调治。建议所有的中医适宜技术都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

  2.运动伸展而升发阳气,适当晚睡而早起以养肝气

  春天阳气开始升发、白日渐长,万物开始复苏。“肝属木,应于春季”,《黄帝内经》曰:“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人卧则血归于肝”,春季应稍晚些睡觉,早些起身,可做八段锦、瑜伽、散步等柔软轻缓的运动而使肢体伸展,舒展形体,畅通血脉,以助升发之气,规律起居,以助养肝气。

  即便晚睡,也要在晚上11时前入睡。春季自然界万物升发,最利于人体肝脏疏泄功能的发挥和喜条达特性的展现,因此春季养生宜养肝脏。肝气通达,身体才会轻松、精力充沛。

  3.饮食宜少酸加辛,助养升发之气

  立春后气温趋于上升,饮食调养要考虑“春生”的特点,宜食辛甘发散之品,如洋葱、春笋、香菇等辛香的食物,既可疏风散寒,又能杀菌防病,最适宜立春节气食用。

  少食生冷、酸性之味如西红柿、柑橘、柠檬、乌梅等。中医认为,酸性收敛,入肝经,不利于阳气的升发和肝气的疏泄,因此,立春饮食应少吃酸性食物,多吃辛甘发散之品。

  此外,辛味助阳气发散,春季容易发生肝气过旺,对脾胃产生不良影响,妨碍食物正常消化吸收,可选择大枣、山药等味甘养脾之品做成大枣粥、山药粥食用。

  4.防寒保暖慎减衣

  古谚云:“百草回芽,旧病萌发。” 立春后也是疾病多发的时节。春天的多发病有肝炎、流脑、麻疹、腮腺炎、肺炎、过敏性哮喘、心肌梗塞、精神病等。

  因此对于有肝炎、过敏性哮喘、心肌梗塞等病的患者要特别注意调养预防。此外,立春在衣着上主张“下厚上薄”,不可骤减,同时注意避受风寒。

  5.调和情志,恬淡虚无

  在情志养生方面,也要顺应立春阳气升发的特点,注意保护阳气,着眼于一个“生”字。因春属木,与肝相应。肝主疏泄,在志为怒,恶抑郁而喜调达。故立春要力戒暴怒,更忌心情忧郁,尽量保持阳光、积极的心态,使自己的精神情志与大自然相适应,力求身心和谐,精力充沛。

  早春时节天气忽冷忽热,是肝炎、流脑、麻疹、腮腺炎、肺炎、过敏性哮喘、冠心病、关节炎、肾炎等疾病的多发季,建议有慢性病的人群可以根据个体情况合理安排查体,有不适及时就医。

  


原文链接:http://wjw.beijing.gov.cn/xwzx_20031/jcdt/202302/t20230203_2911792.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