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感谢信背后的战“疫”温情
时间:2022-09-08 18:50:45 作者: 来源:
“父亲说整个宁夏援琼医疗队不仅医术高超,而且有像王护士长这样把患者当亲人一样对待的护理人员,让患者既放心,又暖心……我也要向未曾谋面的王文晶护士长表示感谢。”9月1日,忙碌了一天的宁夏援琼医疗队队员王文晶出舱后打开手机,这封长长的手写感谢信让她瞬间“破防”。
写信的人是海口方舱患者郭兴州的女儿郭志颖。8月26日,76岁的郭兴州确诊新冠阳性进入方舱医院隔离治疗,30日康复出舱。出舱后,他将这4天的治疗经历尽数告诉女儿。
听完76岁老父亲的诉说,郭志颖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动笔写下这封信。信纸上贴着医护人员形象的可爱贴纸,字里行间流露着对王文晶及宁夏援琼医疗队的真挚感谢:“是你们在海南疫情最关键的时刻知难而进,舍小家为大家,主动请缨助力海南抗击疫情,向你们致敬!”
王文晶是自治区人民医院的急诊科护士长,2005年6月参加工作。这是她第一次收到患者的感谢信,“受宠若惊”的同时感觉很温暖,“纸短情长,工作了一天的疲惫一扫而空。”
8月16日,由504人组成的宁夏援琼医疗队抵达海口市,于8月18日正式进入海口方舱医院第三馆、第四馆,全力投入患者救治和康复工作,累计收治感染者2065人。作为护理组组长的王文晶带领4队、5队共129名医护人员,大到病患管理,小到医护人员生活起居,事无巨细地完成每项任务。
8月23日,患者开始陆续出舱。因为有复阳的可能性,出舱这一关显得尤为重要。王文晶和队员把好患者出舱的最后关口,协助完成患者信息核实、身心状况评估等,护送患者安全地坐上大巴车。
刚来时,长时间的奋战和不断增加的感染患者,加之语言不通、患者对疫情产生的焦虑恐惧心理等缘故,队员们出现了很大的情绪波动,有的甚至紧张到不敢入舱。面对每天各种突发状况,王文晶成了小团队的“主心骨”,带领大家快速进入工作状态。“我是一名急诊科护士,在应急处置、协调管理方面都有一定经验。”王文晶说。
“疫情无情人有情,我们和海南人民的温情是‘双向奔赴’。”王文晶介绍,医护人员居住的酒店,会经常询问大家意见,及时调整食菜谱,时不时配发海南当地新鲜水果,以自己的方式守护着医护人员。
一天,方舱里一位女病患找她反映情况,由于语言不通,防护服又厚又严,王文晶听不清对方在说什么,更别说听懂了。看到这一情形,方舱里患者吴坤壮主动当起“翻译”来,让她和患者实现了顺畅交流。在吴坤壮的组织带动下,多名患者自发组成志愿者队伍,化身为方舱里的一个个“传声筒”,搭起宁琼两地人的“连心桥”。
8月19日是第五个“中国医师节”,当天下午,大唐海南公司董事长贾炳军亲自到宁夏援琼医疗队海口江东新区驻地,向医务人员送去了具有海南特色的椰奶、牛奶等营养饮料和生活物资。
王文晶说,等疫情过去,她一定要以游客的身份再来一次海南,看看大海,感受这里的风土人情。(宁夏日报见习记者 何娟亮/文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原文链接:http://wsjkw.nx.gov.cn/xwzx_279/zzqdt/202209/t20220904_3733881.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